和五歲時的抓寶談死亡,他比我想像中更成熟
2024 Nov 25 親子育兒
文/慧玲(Lynn)
和五歲時的抓寶談死亡,他比我想像中更成熟。
去年冬天,我們家連續送別了兩位家人,一位是貓咪幼幼虎,一位是狗狗徐小虎,回顧一年前的經歷,我依然能感受到當時的情感波動,特別是當我要開口和抓寶說這些事情時,心裡更是百感交集,而現在,我們家哥哥抓寶已經六歲了,臉書的限時動態回顧讓我又想起這件事情,不禁對親子溝通、情緒教育和生命教育有了更深的體悟。
回想起一年前在回苗栗的路上,我跟抓寶說:「抓寶、米米,有件事情要跟你們說,要認真聽唷!」跟他說了在苗栗阿公阿嬤家的貓咪已經去當天使的事情,一開始他扁嘴鼻子開始變紅,嘴角下沈又不敢掉眼淚的樣子讓人心疼,米米則是在一旁模仿哥哥哭喪的臉,但下一秒又調皮的咯咯笑,車子後座兩樣情。
「抓寶,可以哭哭沒關係喲!」他立刻放聲大哭,整個車廂裡都是抓寶的眼淚,空氣潮濕到不行,有抓寶的傷悲還有我跟小虎的不捨,坐在副駕的我也不敢回頭,抓寶問我:「幼幼虎死掉了,那我回家後還看得到祂的本人嗎?祂還會在嗎?」第一時間我沒有回答,因為我也不知道可以如何回答,後來我說:「我們看不到幼幼虎的本人,但我知道祂的新家在哪裡,也許明天白天可以請阿公帶你去找幼幼虎喔~」我選擇直接且溫和地告訴他們寵物離世的消息,是因為希望可以透過坦誠地討論這些話題,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生命的循環,不再只是本能地想要保護孩子因而避而不談。
那時候抓寶的反應讓我不捨又感動,他從強忍淚水到放聲大哭,再到後來平靜地接受,用自己的方式在處理複雜的情緒,讓我意識到,不應該低估孩子理解和處理困難情況的能力,相反的,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,讓他們自由地表達和探索自己的情感。
一直到苗栗家的第三天,抓寶都沒有和我提起要去看幼幼虎的事情,我也不敢說,深怕又開啟他的淚點,讓快樂的心情瞬間降到谷底。後來才知道其實我比抓寶更膽小,回家的第二天早上他早已跟著我弟去看幼幼虎,我還一直忍到要回台北的那個早上,才跟著一起去探望幼幼虎的新家。
回台北之前,抓寶牽我的手向我介紹幼幼虎新家,雙手合十的朝著幼幼虎埋葬的地方拜拜,跟祂說:「幼幼虎,我來看你了喔,祢跟天使在一起要開心喔!祢要乖乖睡覺、好好休息,我下次回來還會再來找祢喔!」我看著他就向平常跟大人說話那樣的表達自己內在的想法,心裡湧起很多感動,抓寶遠比我想像中的更勇敢無畏,我問他去找幼幼虎的時候怎麼沒有哭哭了,他告訴我:「啊祂就會一直在那邊啊!我知道祂在那裡就不會太難過了啊!」雖然抓寶口中的「本人」不在了,摸不到身軀了,但有個讓人繼續想念的地方,內在有了寄託,離開的生命就會一直活在我們心中。 回顧這段與抓寶談論死亡的經歷,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幾個寶貴的教育時刻:
1. 誠實面對,用愛陪伴:即使是死亡這樣艱難的話題,也要選擇誠實以對。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溫和表達,並在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陪伴與支持。
2. 允許情緒,給予空間:當孩子面對失落時,不要急著安慰或轉移注意力,而是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感受、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。
3. 相信孩子,共同成長:不要低估孩子面對困難的能力。有時候,他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可能遠超過我們的想像,我們要學會信任他們的成長韌性。
4. 創造意義,延續連結:幫助孩子找到一種方式(如幼幼虎的「新家」)來維持與離世寵物的情感連結,這種具體的寄託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失去。
5. 把握當下,珍惜生命:藉由這些對話和經歷,幫助孩子理解生命的可貴,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,同時也培養對生命的同理與尊重。
一年過去了,我更加確信,正面、開放的親子對話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:「死亡,是一份禮物。」它不僅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,也為他們未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幼幼虎的離開,成為我們家開啟了生命教育的第一道門,我們跟著抓寶一起走進去,他開了一扇門,帶我們學習有時候逃避不一定是最好的解方,去面對真實的樣貌,去看見脆弱跟允許悲傷,也許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。
這段經歷也讓我反思了自己作為家長的角色,有時候,我們需要放下成人世界的成見,用更開放、更包容的心態去理解孩子的世界,抓寶的成熟反應提醒我們,孩子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智慧和韌性。
最後,我想說的是,生命教育不應該是一次性的談話,而應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和互動,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對生命的尊重、對情感的理解,以及面對變化和挑戰的勇氣。這不僅是對孩子的教育,也是我們作為家長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