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當孩子說「不要」時,如何有效溝通?
2024 Nov 28 親子育兒
文/慧玲(Lynn)
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們家的「回家超級任務」!身為兩個男生的媽媽,面對知兩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每天真的都像在打仗一樣,抓寶現在六歲,米米四歲,走進家門後的他們,就很像被家門施了一道「打回原形的魔法」有別於在學校彬彬有禮的樣子,回家以後他們像兩個小旋風,每天都帶來無限歡樂以及⋯⋯一點小小的混亂。
為了讓家裡不要變成戰場,我們四個人一起制定了「回家超級任務」,聽起來非常有奧特曼拯救世界的榮耀感,其實就是將簡單的日常習慣集結成一項有點中二,但是男生們好喜歡的任務名稱:
一、脫襪子丟洗衣籃 🧦
二、洗手(超重要!)🧼
三、餐袋和水壺放廚房 🍱
四、作業和聯絡簿放書桌 📚
五,晚餐後完成作業並收拾書包 🎒
聽起來很完美,對吧?但現實是有時候會聽到響亮的「不要!」😅
剛開始我很懊惱,覺得怎麼可以背棄我們一起訂下的任務,回想起正向教養告訴我的,有時候就是會遇到孩子說不要,這時候不是強迫或責罵的時候,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,作為父母,我們需要用耐心和理解來面對這種情況,所以我開始深呼吸並且嘗試著有耐心的跟抓寶和米米說:
• 理解他們的感受:「你現在很累對不對?」
• 給予選擇:「那你想要先洗手還是先拿出餐袋呢?」
• 轉化為遊戲:「我們來看誰先完成任務!」
1. 同理心溝通:當孩子說「不要」時,先試著理解他們的感受。可以說:「你現在很累了,對嗎?」或「你現在想玩,不想做任務,是這樣嗎?」
2. 提供選擇:給孩子一些控制權。比如:「你想先脫襪子還是先洗手呢?」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到被尊重,更願意合作。
3. 轉化為遊戲:把任務變成有趣的挑戰。例如:「看看誰能最快完成所有任務!」或「今天我們來玩超級英雄完成任務的遊戲吧!」
4. 設定合理期望:記住,孩子們也會有疲憊或情緒低落的時候。有時候,給他們一個擁抱或短暫的休息時間,反而能讓事情變得更順利。
最重要的是,保持耐心和同理心。有時候,孩子們只是需要一個擁抱,或者五分鐘的休息時間。我們的目標不是完美執行任務,而是培養責任感和自主能力。慢慢來,每天進步一點點。
保持耐心和一致性。正向教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而是需要時間和持續努力的過程。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,我們需要不斷調整和學習,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方法。